歲末,各個家電廠商陸續發布液晶電視新品;面板價格與銷量雙雙下滑,液晶電視也醞釀著下一輪降價策略,而另一種聲音卻在提振市場,對于液晶電視的發展前景市場呈現看漲行情,家電巨頭紛紛布局液晶市場。目前中國有5億臺CRT電視機,如果用液晶電視機來取代,按照每年10%的更換率就是每年5000萬臺,而液晶電視機的價格通常是CRT電視機的2—3倍,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為了搶食這塊大蛋糕,TCL、京東方等國產家電巨頭不惜舉債投資液晶面板項目,三星、LG、夏普、奇美也加緊布局大陸,七條高世代液晶生產線在今年都陸續落在了中國。
京東方TCL舉債搶奪話語權
12月1日,京東方發布公告,擬定向增發3億-23億股A股,發行價格不低于4.64元/股,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100億人民幣,用于增資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公司投資建設第八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項目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我們的生產線建設目前是國內進度最快的,6代線與8代線都已經開始動工。”京東方品牌推廣部部長魏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175億元的投資額,對于目前的京東方而言,可謂龐大的支出,而剛剛在5月份定向增發50億股募資120億元用于6代線建設的京東方,如今不到6個月不得不再度融資,75億元的投資差額,將由其子公司通過銀行信貸完成。京東方的總負債也由此飆升至84億元。
“目前看來,這是京東方的最佳選擇。”家電資深人士劉步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作為上游的生產商,為了取得行業的話語權,就必須更新生產線。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京東方已經連續4個季度虧損。2008年,下游需求增長乏力導致面板價格急劇下滑,液晶面板行業跌入了周期性的低谷。2009年,行業開始復蘇,京東方的虧損額逐季遞減,2009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凈虧損757萬元。
“在我看來,在這么多液晶面板投資者中,最缺乏競爭力的當屬京東方。”劉步塵認為,京東方液晶面板已經做了四五年,但并不是很成功,甚至至今還未打開市場。他表示,多個高世代生產線項目的上馬,必將對京東方造成很大的壓力。他透露,曾有傳聞稱,京東方準備自己做液晶電視整機。
“目前我們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計劃。”京東方品牌推廣部部長魏靜否認了整機面市銷售的傳聞。
同樣高調宣布上馬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的還有TCL。11月16日,TCL集團和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超)宣布聯手投資245億元啟動國內一條8.5代線液晶面板生產線。與京東方相同的是,TCL與深超合作,一方面需要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另一方面需要銀行貸款;而與京東方不同的是,在項目建成后,TCL打通了整個產業鏈,并且自己能夠消化很多面板。
京東方和TCL等國內彩電巨頭之所以不惜代價,進軍液晶面板技術領域,是因為有著其說不出的苦衷。根據業內消息稱,液晶面板的利潤已經占到了整臺液晶電視利潤的50%左右,而同時購買面板的廠商,還得在市場上進行激烈的競爭。
然而,對于盈利情況并不好的京東方以及剛剛從虧損陰霾中走出來的TCL而言,如果項目失敗,究竟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不掌握行業的話語權,對于京東方與TCL來說,發展前景又會如何?這是一個兩難選擇題。
“中國彩電企業需要的面板幾乎全靠進口,這是不正常的。”劉步塵認為,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彩電企業作為面板的消費大戶,卻始終未能進入面板制造領域,這導致了中國液晶電視產業競爭力不強,始終處于整機制造的末端。而現在,這種局面有望結束。
外資巨頭跑步進入中國
就在國內家電巨頭跑步進軍液晶面板制造領域的同時,外資家電巨頭也在加緊厲兵秣馬。
11月14日,奇美電子與鴻海旗下群創宣布以1:2.05的比例換股合并。
11月23日,全球第二大電腦顯示器制造商群創光電發布重大消息稱,該公司20日與奇美電子及統寶光電同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三合一合并案。三家公司定于明年1月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合并案,明年4月30日完成合并。
新奇美成為了行業內的航空母艦,臺灣面板行業三足鼎立的局面迅速變成了兩家獨大,而奇美搖身變為面板、整機的代工巨頭。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稱,合并后的新公司將來肯定會在大陸建廠。目前,新奇美已經具備了與三星、LG抗衡的實力。
而LG、三星、夏普紛紛在中國大陸投資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外資彩電巨頭在最靠近市場需求的地方布局液晶面板生產線,是明智的選擇,也是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劉步塵認為。
興業證券家電、顯示器件行業研究員時紅認為,三星、LG、夏普都是垂直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廠商,而不掌握上游資源的傳統電視巨頭如松下、三洋等則風光不再。
在全球液晶電視產業快速成長的背景下,TCL等國產家電巨頭未來面臨較好的做大做強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