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智能貨架 降低缺貨風險
所謂智能貨架,乃指在貨架上裝置傳感器(sensor),自動掃描架上商品的剩余數量,一旦低于預設標準值,就立即通知補貨人員,讓缺貨損失能夠降到最低。
將智能貨架與電子看板結合后,可以避免貨源不足而生的損失,一旦智能貨架傳感器偵測到促銷中的商品(例如:法國紅酒)所剩不多,且庫存量也于安全庫存標準值時,那么電子看板后臺系統就會自動更改促銷商品(例如:改成美國紅酒),避免店主因為促銷而面臨缺貨危機。
硬設備如何選擇
目前,電子看板硬件解決方案有兩種:Panel PC與RISC播放器外接LCD屏幕,這兩者各有優缺點,走x86架構的Panel PC,雖然擁有開放共通的優勢,卻存在著價格昂貴及不穩定風險,反觀RISC架構的優勢,不僅穩定及成本低,再加上最近正積極朝向制定共通標準的方向前進,打破封閉架構不易擴充的天生限制,可望成為未來電子看板的主流選擇。
王家俊則站在功耗角度來看,一臺LCD屏幕的功耗約莫30瓦,只要搭配功耗僅10瓦的專用播放器即可,不必選擇功耗將近100瓦的PC,尤其未來社會將面臨能源缺乏、電費高漲的危機,選用低功耗設備恰好能呼應現今的節能趨勢。
接著要問的是電子看板是否真有連網必要性?對企業來說,臨時穿插或修改內容的需求有多高?這個問題只怕得多面向評估后,才能做決定。
畢竟架設網絡環境的成本并不便宜,即使是已經建置網絡的零售商店,也還要考慮到頻寬是否充足的問題,傳輸影音資料占用相當大的網絡頻寬,如果想維持影像品質的話,是否得因此而加購網絡頻寬?
如果企業的廣告內容,不太有實時性需求的話,也許請幾個工讀生發送光盤就可以,因為這些工讀生的薪資費用,可能還低于網絡建置成本,當電子看板結合網絡后,雖然可以享受管理便利性的好處,但企業還是得先思考自己的客戶屬性在哪里?產業模式是什么?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投注這筆大錢。
導入前?绰 店內空間與客戶屬性是否合適?
零售業類型相當多,并不是每一家業者都適合導入電子看板,例如中部某一家藥妝店,因為店內空間較小,LCD屏幕尺寸與架設距離的比例不對,難以彰顯電子看板成效,王家俊建議,19寸以下的屏幕,可視距離約莫在一公尺以內,至于19寸以上則需要至少三公尺以上的距離。
除了空間考量外,零售業在評估適不適合導入電子看板時,還可從以下兩點原因去分析,第一、客戶進入店內、是否有明確目的,第二、客戶在店內停留時間的長短,分眾傳媒創辦人江南春曾經說過,“電子看板是跟無聊搶生意的產業,”倘若客戶是因為特定目的,才進入零售商店,自然不容易注意到電子看板的內容。
以咖啡店為例,店內客戶在喝咖啡同時,大多在閱讀書報、與朋友聊天、使用NB、洽談生意等,鮮少注意電子看板的內容,但百貨公司美食街則否,客戶用完餐便即離去,電子看板恰好能打發這當中的無聊時光。
最后要談的是電子看板的播放內容,王家俊認為內容是決定成效的重要關鍵,許多企業將電視廣告直接移入電子看板內播放,殊不知這種作法并不恰當,零售店內客戶不會特別停留在電子看板前收看播放內容,最好在3~5秒鐘內,就能讓人看出訴求重點,而一般電視廣告長度約莫十秒鐘,自然無法套用至電子看板內,在通路性質不同的前提下,企業切莫為了省一時內容制作成本,而降低電子看板效益。